.jpg)
根據最近《全球職場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一半的職場人士都曾因為上司而離職。員工眼中“壞”老板都有哪些行徑?員工經常提出的意見包括:控制欲強、搶占功勞、推卸責任、不善傾聽、懈怠偷懶以及不培養下屬。
但是,不管上司在你眼中多么不值得一提,但管理好你們之間的關系,是你能力的重要體現。
“壞”老板都有哪些行徑?員工經常提出的意見包括:控制欲強、欺凌、回避沖突、回避決斷、搶占功勞、推卸責任、隱藏信息、不善傾聽、不以身作則、懈怠偷懶,以及不培養下屬。這些不良行為足以讓任何人不滿,而且難以做好工作。但是,不管上司有多大錯,管理好你們之間的關系,是你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這件事做好,是你能力的重要體現。
運用同理心
首先要做的,是考慮你的上司面臨的外部壓力。記住,大多數壞老板本身并不是壞人;他們可能是好人,只是在領導責任和業績目標的壓力下,弱點被放大了。所以不僅要關注他們如何行動,也要思考他們為何如此行動。
各項研究反復證實,在有問題的上司下屬關系中,同理心能打開局面——包括下屬對上司的同理心。斯蒂芬·科維(Stephen Covey)、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等專家都強調過,作為情商的一個重要方面,同理心對于處理好與上司的關系非常重要。神經科學研究也證實了同理心的作用: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讓人們傾向于模仿彼此的行為。因此,如果你以同理心對待上司,他可能也會以同理心對待你,從而讓所有人受益。
如果管理者不能給你想要的,或者讓你反感,那么似乎很難做到為他著想。但戈爾曼多年前的研究已證明,同理心是可以學習的。近來其他學者(包括Menninger Clinic的專家)的研究也顯示,如果有意識地運用同理心,你能更準確地感知他人的情感。
審視自身
接下來,你要仔細審視自身。從我的經驗看,與上司關系不好的員工,基本上自身也有問題:是他們的某些行為讓他們難以獲得認可和賞識。這可能不是你想聽的;但如果承認自己也可能有錯,找出問題所在并做出相應調整,你就可能拯救和上司的關系。
先從自省開始。盡可能客觀地考慮老板曾提出的任何批評意見。你在哪些方面須進步?你的哪些言行可能惹惱老板?
再問問自己,哪些情況可能引發你的內在沖突。很多時候,只須和前來咨詢的客戶簡短交流,我就會發現他們的上司成了移情(transference)對象:他們會把與過往生命中權威人物有關的問題,投射到老板身上。這種移情對行為有重要影響,在分析任何有問題的上司下屬關系時都應認真考慮。
一位客戶曾告訴我,上司讓她想起一位曾經欺負過她的小學老師,她從來無法讓那位老師滿意。她的上司和那位老師外形很像,而且溝通方式都很專橫。
一旦意識到移情的問題,人們一般都能逐漸自我糾正。完成咨詢后,上面這位客戶說她現在能退后一步,把過往的問題和現在的情緒區分開,以積極心態看待上司的意見。
下一步,觀察與上司關系良好的同事是怎么做的,并向他們尋求建議。嘗試了解上司的偏好、怪癖和敏感點,看看能否調整自己的某些做法。不過,在向同事咨詢時,一定要仔細選擇語言。例如,不要直接問同事“為什么老板總打斷我的話”,而要問:“你是怎樣把握說話時機的?如何判斷老板是否想聽你的意見?如何表達不同意見?”
此外,還可以利用集體培訓的機會,向平級同事尋求建議。我記得湯姆的例子。在一次領導力培訓中,他和小組中其他人一樣,要講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他坦白說需要改善與上司的關系;無論他怎么做,結果似乎都不理想。同事們的回應非常坦誠,他們認為湯姆在會議上匯報本部門目標時經常顯得思路混亂,而且對下屬賦權不夠。在大家看來,這是老板對湯姆表現不滿意的原因。
同事們建議湯姆在正式報告前多花時間演練,尤其在介紹目標時要減少泛泛而論,多提出具體指標。他們還建議湯姆與下屬一起做報告,也讓下屬獨立報告。湯姆又追問了幾個問題,然后興致勃勃準備實踐。在下一年度的計劃會上,湯姆的上司表揚他的團隊制作出了高質量的報告,隨后又寫郵件,表揚他的部門開始顯示出合作精神。
如果同事的反饋還不能幫助你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問題,下一步就是試著直接找上司聊聊。同樣,要注意表達,以積極的方式提出問題:“我應該如何更好地幫助你實現目標”,而非“我哪里做得不好”。把自己放在尋求建議甚至輔導的位置上。為此可以約上司單獨談話,并讓他感覺到,你想討論的是你的工作表現,以及如何提升管理技能。
幸運的話,上司會欣賞你主動溝通的意愿,并指出需要改進的方面,為拉近雙方關系打下基礎。但如果上司采取回避或拒斥的態度,這可能顯示出問題不在于你,你可能就要想想能否做點什么來改變局面。
提供改變的機會
只有當你確定錯不在己,才應該向上司挑明:你們的溝通似乎有點問題,并且你有意改善關系。
有很多方法開啟這種對話。如果有機會,你可以在和上司坦誠交流后趁熱打鐵。讓娜是我曾教過的一位法國高管,她的老板理查是英國人。讓娜告訴我,一次她與理查去拜訪客戶,對方態度極其惡劣,這促使兩人開始討論問題出在哪。讓娜這時有機會表達自己對理查行為的意見,兩人就此開始嘗試改善關系。
如果沒有出現這種機會,你就得自己開啟對話。大多數沖突管理方面的專家都建議,最好私下進行對話,這樣你不會輕易被打斷,而且雙方都不容易離開。為讓談話有建設性,參與者需要有安全感。例如,可以選一家不太會遇到同事的餐廳,約上司吃午飯。告訴上司,你想在辦公室之外的地方討論一些私人問題。如果由于你們之間的摩擦,出現了某些業務問題,比如重要項目未能趕上截止期,你可以說想聊聊這件事,以及對其他項目的影響。這就類似于讓娜和理查對問題的檢討。讓上司準備迎接困難談話,告訴他這躲不掉。如果你只說想聊聊人際關系問題,上司可能借口有更重要的事推掉。
開始談話時你可能發現,上司并未意識到你有多不滿。例如,讓娜的一個不滿是,理查從來不問她的意見,只重視主動表達觀點的同事(大部分為英國男性)。聊到這里時,理查解釋說他不想在會上讓她尷尬,并沒有不讓她說話的意思。
選擇等待或者離開
如果你無法按前述方法改善與上司的關系,那你的選擇或許就比較有限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選擇在工作中敷衍了事,盡可能減少與上司接觸。上司總是有可能走人的。但如果你想耗時間,一定要設道限制,不要讓自己永遠堅持下去,否則你會感覺懈怠、無聊,甚至變得冷漠無情。這可能危及你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引發抑郁和其他不良生理反應。
更好的解決方案是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跳槽,掌握自己的命運。充實簡歷,聯系獵頭,收集推薦信,開始面試。有個“壞”老板不是你的錯,一直不離開就是你的錯了。
這也是斯黛茜最終得出的結論。經歷一番內心掙扎后,她開始找新工作。沒過多久,她就在另一家公司找到了不錯的職位,而且跟老板非常合拍。幾個月后,一位前同事告訴斯黛茜,彼得在她離職不久后也離開了。雖然根據官方說法,彼得是主動離開的,但內部消息說他其實是被勸退,因為他失去了太多寶貴人才。
.jpg)
原文節選自:《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2016年12月(Do You Hate Your Bos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E-mail:zjuce@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