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舉行“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暨2020浙江省社會治理十佳縣(市)區”發布會。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出席會議,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一級巡視員邵清、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出席發布會并致辭。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郁建興教授介紹“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的項目背景、指數模型與評估工作,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陳麗君教授解讀“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發布會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國富主持。

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一級巡視員邵清高度肯定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開發“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發布“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的重要意義。他指出,開發“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既體現出服務國家治理和省域治理現代化戰略需要的堅定決心,也彰顯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治理理論的豪邁雄心,更呈現出在浙江實踐沃土上耕耘高質量學術成果的強大信心!希望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進一步發揮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為總結浙江探索、提煉浙江經驗、闡發浙江智慧,為我省在社會治理實踐和理論創新始終走在前列貢獻力量。
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高度肯定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在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她表示,在當前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發布“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科學評價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對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理論研究、重塑縣域評價基本導向、引領社會治理實踐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她希望研究院繼續保持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聚焦新時代社會治理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學術研究,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為展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郁建興教授介紹了“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的項目背景、指數模型與評估工作。郁建興教授指出,高水平社會治理與高質量經濟發展一起,業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我國“十四五”時期社會治理領域的主要目標是“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h域是國家治理中體系最完整的微觀單元,是國家與社會互動的集中體現。基于此,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以縣域為單位,開發了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致力于刻畫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新進展,引領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的目標和方向。
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將社會治理解讀為三個層次:政府對社會的管理、政社共治和社會自主治理。這一框架既展現了我國共時態的社會治理現實,更是一個歷時態的價值取向,體現了我國從社會管控到政社共治,再到社會自主治理的動態追求。同時,在實現方式上,強調科技支撐對于識別民眾需求、凝聚群眾共識、評價治理績效方面的作用。
因此,中國縣域社會治理指數模型包含社會管理、政社共治、社會自治、科技支撐四大維度,分設黨建引領、經濟活力、公共安全、法治保障、民生保障、政府支持、社會參與、村(居)民自治、社會組織治理、政務服務能力、智慧基礎設施建設11項一級指標,26項二級指標和78項三級指標。
指數模型構建后,課題組經過確定樣本、數據收集、數據處理、指數測評與合成四個步驟,最終評出了“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并形成了《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報告》。
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陳麗君教授對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評估結果進行了解讀。陳麗君教授指出,總體來看,我國在促進各地社會管理和政社共治統籌發展方面成效卓著。全國縣(市)區在社會管理維度得分最高(39.81),政社共治維度次之(36.66),且前30強、100強和全樣本縣(市)區在這兩個維度的平均得分相差不大。這一結果反映了我國國家主導下的社會治理形態。
前30強縣(市)區在四個維度均表現出色,尤其在社會自治(55.36)和科技支撐(52.70)方面表現搶眼,總體均值超過社會管理(46.04)、政社共治(44.87)兩個維度,與其他區縣也拉開了較大差距,反映出社會治理較好的縣(市)區已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從空間分布來看,2020年我國縣域社會治理水平呈現“東強西弱”的特點,珠三角和長三角是縣域社會治理的兩大高地。東部5省占據83席,縣域社會治理水平最好的是浙江、廣東、江蘇、山東,分別占百強榜27席、23席、18席和11席,福建占4席。中部江西、湖南、湖北3省各占2席,安徽占3席。西部四川表現不俗,占據4席,甘肅、青海各占1席。東北地區遼寧和吉林各占1席。總體上看,我國縣域社會治理水平與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正相關性。
東部沿海省份中,長三角和珠三角是縣域社會治理的兩大高地,而且兩大區域的社會治理各具特色。在長三角區域中,浙江、江蘇入圍的百強縣(市)區得分較為平均,呈現了均衡發展的態勢。珠三角集聚了近半數(47.8%)的前30強標桿城市,在空間分布上成“放射狀”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國縣域社會治理具有地區間示范學習和競爭模仿的空間集聚效應。
最后,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一級巡視員邵清、浙江大學副校長何蓮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楊國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郁建興、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袁清、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陳麗君共同發布了“2020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市)區”和“2020年浙江省社會治理十佳縣(市)區”名單。
(來源: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E-mail:zjuce@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