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數字鄉村建設的浙江經驗
時間:2020-10-15 | 點擊次數:2694次數字鄉村建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手段。為貫徹《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和數字浙江建設等重大部署,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浙江省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通過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以及服務數字化等舉措,建設了一批數字鄉村的典型示范區,為各地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典型做法
杭州臨安等地早在2017年就入圍阿里巴巴全國“農產品電商50強縣”,形成了完備的農產品電商產業體系。近年來,臨安建立跨境電商產業園1個,眾創空間4個,省級電商鎮4個、電商專業村19個。全區共有各類電商服務站點425個,實現270個行政村全覆蓋,形成了以“互聯網+山核桃”為特色的臨安電商模式。數字鄉村的建設通過提升鄉村數據匯集服務能力、推進智能化農業生產經營手段、深化農產品營銷數字化應用以及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等為當地農產品電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該模式為已經具備相應電商基礎的地區開展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范本。
金華浦江數字鄉村建設的主要特點在于通過數字信息技術保障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高質量生產,構建高精尖的特色產業體系,為其農業品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浦江數字鄉村戰略圍繞“浦江葡萄”主導產業,深挖葡萄產業價值,基于鄉村產業大數據中心,推動葡萄產業數字化應用、深加工技術研發等各類項目的落地。該模式對于具有相應特色產業、正在形成農業品牌的數字鄉村建設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湖州安吉縣以做強白茶支柱產業為前提,致力于建設完善的信息化平臺來促進鄉村農旅融合發展,全縣169個行政村4G覆蓋率達100%,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90%以上。該模式對于如何實現“農業+旅游業”的數字鄉村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嘉興平湖的數字鄉村建設在良好產業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相關治理體系。一方面,關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建設,通過數字化技術,著力構建綠色生產體系,開展綠色生產技術工程和生態系統監測工程。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思維,推動相關農業服務,深化鄉村治理水平。該模式的借鑒意義在于為數字鄉村建設中如何深化綠色產業體系和鄉村人居環境治理體系提供了相關思路。
湖州德清是田園綜合型數字鄉村的典型代表,通過構建“一中心四平臺六應用”大力發展水產、果蔬兩大主導產業;通過“數字鄉村一張圖”初步實現了鄉村治理現代化、農村服務數字化;著力簡化村民的辦事流程,致力于推進鄉村數字醫療和智慧養老項目,實時監測孤寡老人的健康狀況,完善健康預警機制。該模式對于如何基于數字技術建設“產業發展好、公共服務好、農民生活好”的田園綜合體具有很大參考價值。
經驗與啟示
構建多元融資體系。數字鄉村建設要建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的融資合作方式。首先要穩定地方政府投入,對于已有成效的鄉村繼續支持,具有潛力的鄉村重點扶持,發展滯后的鄉村專項護持。同時要大力吸引相關企業進入,對于具有相關產業優勢的鄉村,支持龍頭企業進入投資,在生產、加工、物流和銷售等方面開展合作。其次可以號召社會組織介入,針對數字鄉村建設中的部分服務功能,提供培訓或者相關的志愿服務。
提升信息承載能力。數字鄉村建設要著力完善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更高速率、更快處理速度的鄉村通信基礎網絡。在提升軟件的同時,優化鄉村網絡硬件設施。支持部分有條件有需求的地區,推動鄉村5G網絡的全覆蓋建設,加大5G網絡技術在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應用,探索5G網絡在鄉村治理和服務中的輔助作用。
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數字鄉村建設要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以多重政策引人才、多種手段用人才、多種通道留人才。建立薪資、教育和醫療服務等多方位具有高度競爭力的待遇體系,為引入的人才分配與其專業能力高度契合的崗位,確定合理的人才晉升渠道。
融合相關平臺載體。數字鄉村建設要借助相應的數字平臺載體,同時又要警惕舍本逐末,導致平臺建設過度復雜化。要將相關平臺化零為整,相關載體化繁為簡,相關用戶化少為多。整合針對數字鄉村建設的不同服務平臺,為村民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將多余的平臺歸一化、繁瑣的程序簡單化、復雜的操作清晰化,全面提升在線行政服務的智能化水平。要關注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農戶,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培訓,幫助其掌握基本的使用技巧。
轉載自公眾號:縣域電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E-mail:zjuce@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