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余杭,徑山獼猴桃園、四嶺名茶園、余杭香草文化園……一個個農業特色產業園區令人應接不暇。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作為和杭州主城區距離最近、覆蓋面積最大的城區,余杭擁有發展現代農業的獨特優勢。它是如何謀劃農村產業振興的?

現代農業園促“三農”發展
毗鄰東苕溪的杭州市余杭區,既是五千年農耕文化的發源地,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先行者。余杭區堅持“高效、生態、精致”農業發展方向,至今已重點打造了133個500畝以上的農業園區(其中千畝以上95個)。以百個千畝農業園區為依托,去年余杭實現農業增加值52.24億元,糧食生產實現“四連增”。
農業園區的背后實際上是農業經營的規模化、企業化、現代化。
“余杭堅持把土地流轉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舉措,努力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余杭區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截至今年5月底,余杭區土地流轉總面積25.83萬畝,其中133個連片500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流轉土地面積14.8萬畝。
綠景堂生態農業園是余杭區首批現代農業園區中的一個,由杭州利川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已經成為余杭生態循環農業示范樣板。董事長江華民說,綠景塘村原本是經濟比較薄弱的村,建起了生態農業園后,村民不僅獲得了土地流轉租金,還有了打零工的機會,實實在在增加了收入。據了解,目前余杭土地流轉后部分農民被返聘到園區工作,年均工資收入約2.5萬元/人。

“互聯網+”成就智慧農業
如果說生態農業是余杭現代農業的新常態,智慧農業就是現代農業的新亮點。
自2003年落戶余杭以來,森禾花卉苗木現代農業園擁有2800多畝園區,年產3000萬株小容器苗、1000萬株組培苗等,去年產值達4000多萬元。在溫室大棚,只見排列整齊、容器化生產的苗木。無論是杜鵑花、金鐘花,還是蝴蝶蘭、春石斛,相同品種的苗木顏色、高低都基本一致。“種植苗木的基質都采用樹枝、豬糞、牛糞等農業廢棄物粉碎發酵而成,實現了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工作人員說。在余杭,還有很多像森禾一樣充滿“智慧”的園區。比如杭州良渚麟海蔬果,采用全方位物聯網監控覆蓋,鋪設噴滴灌設施,安裝防蟲網、生物防蟲器,引入先進的檢測儀器和標準化的綠色環保包裝設備。
為了助推農業提質增效,余杭區積極推進“校地合作”,引入浙江大學、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等技術力量,推進“三新”技術示范應用,發展羅氏沼蝦苗種繁育等漁業種苗產業和“工廠化”養魚新模式等。

三產融合構筑鄉村新格局
前不久,余杭成為全省6個之一、杭州市唯一的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雙試點”地區。余杭正著力培育打造一批集聚農業生產、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教育文化、休閑商務于一體的農業三次產業融合示范點。比如余杭大徑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省級農業產業集聚區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三園聯創”工作正有序推進,力爭到2019年建設成為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徑山村村委會主任俞榮華說,徑山村有茶園基地3000余畝,村里80%老百姓都經營徑山茶,徑山茶品牌價值已達到18.79億元。“美麗鄉村的最終目的是美麗經濟。”結合農業園區布局和“美麗鄉村”建設,截至去年底,余杭已累計建成省(市)級農家樂特色村6個,休閑旅游業共接待游客875萬人,直接經營收入8.28億元,同比增長15.3%。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為農業三產融合插上翅膀——余杭策劃推出“禹上田園”農業區域公共品牌,進一步提升“百園農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
(摘自:浙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E-mail:zjuce@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