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久色-成人在线小视频-欧美激情亚洲色图-手机看片日韩一区|www.ayamode.net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最新動態

新聞中心

重點:浙江迎來鄉村振興新飛躍

時間:2018-03-23 | 點擊次數:2318次

2月24日,浙江省委召開新春后的第一個全省性重要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吹響了新時代浙江“三農”工作新號角,描繪了美麗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

會議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實施萬家新型農業主體提升、萬個景區村莊創建、萬家文化禮堂引領、萬村善治示范、萬元農民收入新增等“五萬工程”,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奮力譜寫新時代浙江“三農”工作新篇章。

一張藍圖繪到底

多年來,浙江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農業和農村工作煥發著蓬勃生機和活力。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對從根本上解決城鄉二元體制和“三農”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作出了一系列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

2003年,習近平同志親自部署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等重大工程;2005年,主持制定《浙江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等重要文件;2006年,倡議推動“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發展等重大改革,直接推動浙江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和城鄉一體化制度框架的形成。

歷屆省委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不斷推進“三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并把“千萬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龍頭工程和民心工程來抓,推動浙江“三農”工作不斷再上新臺階,實現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打造升級版的邁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按照建設美麗中國的新要求,以“八八戰略”為統領,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高水平推進城鄉統籌,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為浙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贏得了先機。

省委書記車俊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多次深入農村調研鄉村改革發展,多次對“三農”發展作出重要批示,多次親自出席農業農村方面的重要會議,多次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研究“三農”工作。

2017年6月,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開啟了“兩個高水平”建設新征程,把“美麗浙江”作為“六個浙江”的重點建設任務之一,強調繼續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并作出推進萬村景區化的重要決策。

2017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美麗鄉村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現場會。省委書記車俊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奮力開啟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新征程。

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指出,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宜居宜業宜游,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供給,進一步激發“三農”發展活力。

2018年1月2日,浙江省委召開常委會議,明確提出,浙江“三農”工作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責任繼續走在前列。在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列為浙江今后五年發展的任務之一。

2月24日召開的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吹響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號角。

▲堅持規劃引領:制定出臺浙江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計劃(2018—2022年)》,明確未來五年浙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和任務。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建立起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以及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

▲狠抓責任落實: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保證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抓“三農”工作的責任,切實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資金優先保障:制定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政策意見和考核評估辦法,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服務工程,未來五年,全省農信機構將以深化提升普惠金融為著力點,計劃投入5000億元貸款資金,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推進農村改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浙江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作為重塑城鄉關系、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關鍵一招,把改革強省的導向落實到“三農”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破解人、地、錢的難題,真正讓農村資源要素活化起來,讓廣大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迸發出來,把全社會支農助農興農力量匯聚起來。

▲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浙江全面推進“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100%建制村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符合條件的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率95%,村經濟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率99.5%,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覆蓋率96%。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實施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合理配置農村各類土地資源要素,加強農村建設用地盤活利用

完善農業農村發展用地政策,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完善設施農用地利用和管理

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可在全省范圍內流轉使用,流轉收益用于鄉村振興,釋放土地活力

▲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浙江率先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工作,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全省29400多個村社的3500多萬農民當上了股東。

▲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

浙江探索以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的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改革。目前,省市縣鄉四級農合聯組織體系全面建成,吸收會員6.3萬個。

探索構建以合作社聯合社和產業協會為載體的農業專業性服務體系與以農合聯為載體的通用性服務體系相結合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成 500個特色農業服務聯合體和200個現代農業綜合服務組織。

▲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

深化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生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積極探索林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鼓勵各地創新政銀擔合作機制,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有力支持了農民創新創業。

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擴大農產品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天氣指數保險試點,開展水稻等農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試點,為鄉村振興守住保障底線。

▲開創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之路

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人才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加快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可持續發展力和全要素生產率,高水平推進農業現代化。

▲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

浙江率先啟動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園區;精準打好畜牧業轉型升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海上“一打三整治”行動等農業生態建設組合拳。

2017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56.3億元,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糧食產量比面上提高7%以上,現代農業園區畝均產值比區域外高30%以上。

到2022年,計劃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提升新型農業主體10000家以上,現代農業綜合產值超萬億元。

▲培育提升新型農業主體

深入實施萬家新型農業主體提升工程,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到2022年,浙江計劃提升新型農業主體10000家以上。

▲強化農業品質提升和品牌培育

建立健全綠色農業標準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農藥、化肥提前實現使用量“零增長”,全省規模畜禽養殖場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8%,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率達80%,累計取締涉漁“三無”船舶14584艘,全面布局建設1500個土壤污染監測點……

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覆蓋所有縣,規模生產經營主體納入平臺管理。實施農業品牌振興計劃,發展以品牌為引領的中高端農產品連鎖專營體系,擴大浙江品牌農產品的影響力。

▲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與旅游、健康、文化、信息、體育等產業加深融合,農產品加工業穩步發展,涉農服務業不斷拓展,鄉村旅游、養生養老、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

2017年,全省農家樂休閑旅游特色村1155個、特色點2328個,經營戶2.05萬戶,從業人員16.8萬人,帶動就業45.4萬人,接待游客3.38億人次、增長21.6%,營業總收入353.79億元、增長20.5%。

實施農村電子商務增效行動和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2017年,全省農產品網絡零售506.2億元,比上年增長27.8%,網絡零售額超過千萬元的電子商務專業村779個。

▲加強農業農村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

創建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實施新品種選育重大專項,加強農業關鍵技術開發,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機制,深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出臺了《關于激勵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意見》,進一步激發農業科技人員創新活力和創業熱情。

▲加強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和集聚

深入推進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實施百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鄉村振興領軍人才培養計劃。2012年至2017年,全省累計培訓各類農村勞動力395.14萬人次,農業勞動力75%以上轉移到二三產業就業。

通過政策引導、搭建平臺、培育典型、加大宣傳等辦法,培育壯大農創客隊伍。目前,浙江全省農創客已經有1600余人,其中80后、90后占88%,本科及以上學歷占56%,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返鄉下鄉創新創業,壯大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打造美麗鄉村

浙江把農村作為一個大景區、大花園來謀劃,讓美麗鄉村成為大花園的標志、美麗浙江的底色。

▲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

打好城鄉治危拆違攻堅戰,實施地質災害隱患綜合治理“除險安居”工程,2018年前基本完成農村危舊房治理改造。

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農戶分類、回收利用、設施提升、制度建設、長效管理五大行動。全省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實現基本覆蓋,規劃保留村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生活污水治理村覆蓋率達到90%,農戶受益率達74%。

推進農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鞏固消除劣Ⅴ類水成果。深入推進全域性整鄉整鎮整治,堅持整治一片、改變一片、鞏固一片。全省實施整治項目228個,覆蓋60%的鄉鎮。

▲加強村莊特色風貌引導

各地形成以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的“1+4”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實施“千村精品、萬村景區”工程,創建美麗庭院500萬戶,一批批具有鄉土氣息、浙江特質、江南韻味的浙派民居重放光彩。目前共創建了美麗鄉村示范縣12個、風景線300多條、特色精品村2500多個。

▲加快城鄉基礎建設一體化

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步伐加快。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以上;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0%以上,有線廣播覆蓋80%以上的農戶;建制村實現客車村村通,公辦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達標率99%以上。

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化加速。科教文衛事業快速發展,84個縣(市、區)實現城鄉低保同標。

▲大力促進鄉村文化興盛

全省各級共投入資金50多億元保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啟動六批259個重點村、1282個一般村保護利用項目,已建成農村文化禮堂6527個。到2022年,全省將新增農村文化禮堂15000家。

▲放大美麗鄉村建設效應

廣泛開展田園鄉村觀光、農耕文明傳承、農事活動體驗等活動,培育鄉村酒店、休閑農耕體驗、健康養生養老等新型業態,推進傳統農產品向休閑商品轉變、傳統村落向休閑景區轉變。

實施低收入農戶全面小康計劃,加大對低收入農戶發展農業產業的直接扶持,積極發展來料加工業,穩步推進光伏小康工程和異地搬遷。深入實施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確保低收入農戶享受行業扶貧政策。

深化結對幫扶工作,推進市地之間緊密山海協作機制,重點幫助經濟薄弱村發展特色生態產業。

2017年,浙江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連續33年位居全國省(區)第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054∶1,連續10年保持縮小態勢;低收入農戶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五年年均增長17.6%。

創新鄉村治理

浙江通過大抓黨建、大抓基層,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過硬

浙江深化實施“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高標準落實農村基層黨建“浙江二十條”,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和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大力選樹“千名好支書”“萬名好黨員”。

實施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對軟弱落后村黨組織實行“一村一策”整改轉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促進農村集體經濟持續較快增長。2017年,全省共消除薄弱村5053個,一年完成三年任務73%。

▲創新鄉村治理組織形式

推進鄉村治理精細化,探索網格化治理,構建全省“一張網”的基層社會治理網,統籌各方資源,建設“全科網絡”,實行多方協作、一網聯動。目前共劃分10.9萬個網格,配備23.4萬名專兼職網格員進村入戶,把鄉村治理工作重心沉到最前沿。

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新鄉賢文化,鼓勵各地發展鄉賢理事會、參事會、議事會等鄉賢組織,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干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技能人才等回饋故里。

▲全面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農村全覆蓋,構建網上網下整體作戰新格局。

建設綜治工作平臺、市場監管平臺、綜合執法平臺、便民服務平臺等“四個平臺”,推動更多資源向鄉鎮傾斜,基層治理向鄉鎮(街道)統籌共治轉變,群眾辦事實現網上辦、馬上辦、全程幫辦、少跑快辦。

▲完善“三治融合”體系

先后推廣“楓橋經驗”“后陳經驗”、小微權力清單等治理制度,積極創建民主法治村,切實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結合拆違治危、平安建設、城鄉環境整治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村難點工作,各地大力推進傳統村規民約、社區公約的重新制定和修訂,大力塑造淳樸文明的良好鄉風,讓清風正氣充盈每一個鄉村。

 

 

 

來源: 《今日浙江》雜志

 

點擊查看:浙江大學鄉村振興戰略干部培訓班推薦課程

(更多浙大干部培訓信息請登錄:浙江大學高端培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持權屬證明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E-mail:zjuce@vip.163.com》

分享